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

三、記憶練習



某一實驗者欲知分散練習和密集練習對學習無意義音節的影響。實驗者將實驗參與者隨機分派成三組。第一組在一天內花 30 分鐘練習一組 20 個無意義音節;第二組在連續兩天中各花 30 分鐘練習同一組無意義音節;第三組在連續三天中皆花了 30 分鐘練習同一組無意義音節。然後實驗者利用自由回憶的方式測量每一組的學習效果。發現,第一組在 20 個無意義音節中平均回憶 5.2 個;第二組 10 個;第三組 14.6 個。這個結果在 0.01 顯著水準下有顯著差異,因此實驗者認為分散練習的效果優於密集練習。
A1 多於一個獨變項。兩組「總練習時間」與「時間分配」不同,在有兩個獨變項的情況下,
無法得知依變項「回憶數量」來自於何者的影響。
A2 練習效應。研究者將受測者分為三組進行音節練習,音節練習習題皆為同一組,總
    練習時間較多的組別容易因重複練習使得填答表現較佳,練習效應為一干擾變項,
    無法直接藉由實驗推估第三組人員答題正確是由分散學習效果造成,還是重複練習
    導致填答表現優於他者。

B1 維持隨機分派,讓總練習時間均等,例如:密集組在一天內練習30分鐘,分散組
    則一組兩天內每天練習15分鐘,另一組分為三天,每天練習10分鐘,以排除干擾
    變項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